《废除中医是天灾之源?北京中医灵异经历》
第22节

作者: 浮沙沉戟问丹溪
收藏本书TXT下载
  白露秋分二节。热降液生,此时地面,早晚便有露气,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热多,地面下的热少。到秋气下降,暑气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时,地面上的热,与地面下的热,多少一样,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节。过了秋分,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多,天空的压力,压入地面下者亦多。地面上遂寒冷起来。白露时的露,但觉得凉,此时的露,便觉得寒。再过半月,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更多。大气中收敛力量更大,寒气增加,露便成霜。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内的感觉,特别明显。东南方亦感觉秋后屋内有热气。此时地面上觉得凉,地面下便已温了。人身亦下部增温也。
  立冬小雪二节。一年的大气,秋降冬沉,春升夏浮。名是大气在降沉升浮,其实是大暑小暑的阳热,在降沉升浮。立冬者,降下的阳热,开始在沉也。倘或今年小暑大暑之时的阳热,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明年春夏,便无阳气升浮上来。不惟禾稼无粒,人身且多虚寒死病。阳热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凉而寒,地面下由温而热。寒则收敛力大,雨便成雪也。矿坑下的工友,夏着绵衣,冬则赤体,地面下夏寒冬热之故。

  大雪冬至二节。大雪之时,阳热下沉愈深。地面上的雪愈大。见地面上的雪大,则知地下的阳热沉的愈深。气体的圆运动个体,阳热降极则升,冬至者,阳热降极而升之位也。此时若天暖不冷,或闻雷,或起雾,阳气外泄,便起上热下寒人死最速的温病。来年春夏病更大也。冬至之时,天人的下部阳多,阳多则动,多病遗精白带。
  小寒大寒二节。降极则升,这升降是带有直上直下的性的。不能生育万物。生物的大气的升降,是圆的,阳热之性,原是动的,动则直上,自然之理。惟其冬至后,继以小寒,再经大寒。寒能封藏,阳热经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沉于地下水中的阳热,为万物发生的生命根本。冬至后,寒藏的足,根本深厚,生长乃足。故冬至后寒冷,明年乃能丰收,乃无危险的病。向来无冰雪之地,冬季亦须寒冷,乃能少病。地下水中封藏的阳热,升出地面,则成雷,成雾。冬季阳热应当封藏,而反升泄,根本拔起,故重庆冬季雾大,病人多宜附子补阳。

  立春雨水二节。冬寒之后,春气转温,温者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升出地面,火从水出,其气温和也。立春者,大气的阳热,由沉而升也,雨水者,阳热秋降,地面气冷,露则成霜。阳热春升,地面气温,雨则成水也。此时阳根动摇小儿即多虚病。
  惊蛰春分二节。冬时阳热,收藏于地下水中,万物即随阳热之下沉,而蛰藏。交春鸟兽交尾,蛇虫启蛰,草木萌动,万物随封藏的阳气升发起来,而惊动也.春分对秋分而言。秋分节前,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秋分节后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前,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后,地面上阳热多,地而下阳热少。地面下阳热减少,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

  清明谷雨二节。阳热初升于地面,阳气弥漫,地面不明。经春分节后,再升于地面之天空,则地面清明也。此时阳热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种谷也。阳热升出于地面者多,地下阳根则少矣。所以此时外感发热,食凉散药多坏。
  立夏小满二节。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则成夏季。立夏以后地面阳热较多。满者,地面上阳热满也。曰小满者,比较大暑而言也。此时地面阳热小满,不止旧年降沉的阳热,升现出来的关系。今年太阳由南往北,地面受热的关系,亦居其半。但生物的阳根,则旧年降沉的阳热,负责较多。地面之际,阳热小满,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矣。故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病也。
  芒种夏至二节。地面之际,阳热小满,雨水又足,麦穗生芒,将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极也。冬至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夏至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夏至之后,经小暑大暑,于是立秋。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于是立春。立春则阳升,立秋则阳降。夏至阳降,必经小暑大暑之热,然后降。冬至阳升,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升。升降的范围大,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所以夏极热,冬极冷的地方的人,特别聪明。冬至以后,交立春而后阳升。夏至以后,却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阳已先降。造化之道,惟恐阳气不降。因阳性本升,所难得者,阳之降也。所以内经曰,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阳升则出,阳降则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则倦怠。交秋冬则健康也。

  二十四节气,简言之,就是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降入土下,经冬藏于土下的水中,经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经夏浮于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则生中气。图中之太极图,表示中气之所在。中气者,万物之生命也。
  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长,春升夏浮。升者阳热升也。浮者,阳热浮也。降者,阳热降也。沉者,阳热沉也。藏者,藏阳热也。收者,收阳热也。长者,长阳热也。生者,生阳热也。
  吾人所在北温带地面,夏至之时,见太阳往南,地面之天空上的压力向下,地面上的太阳热力,遂往下降。冬至之时,见太阳回北,压到地面下之水中的压力,仍往上收,压到地下水中的太阳热力,遂往上升。周而复始,遂成二十四节气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谓大自然的宇宙,如此而已。甚寻常事耳。一日之卯午酉子,一年之春夏秋冬也。伤寒论肠胃之热证,申酉时必热加。遗精白带,半夜病作。春病温病,夏病霍乱,秋冬人则身体特别健康。皆大气运动整个发现之事实。所以学中医学,必先学知大气。必先学知二十四节气。

  读此图要整个的读。在读阳升,就要注意阳降,在读阳降,就要注意阳升。在读地面之上,就要注意地面之下。在读地面之下,就要注意地面之上。在读春,就要注意秋。在读冬就要注意夏。在读右下左上,就要注意中。将图的左右上下,合在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上下看,便知人身一小宇宙一气运行之妙,而得到治病的窍要。
  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