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的权杖——中国历史上的权谋与政变》
第14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齐王捡了一条命回来,立刻派人暗中打探。果不其然,那是盅毒酒。刘肥越想越后怕,觉得自己大难临头了,再也甭想走出长安城了。身边的大臣看出了他的担忧,就凑上前来耳语了一番。刘肥频频点头,眼下也只能这么办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几天之后,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忽然得到了一笔意外的馈赠。齐王把他封国内的城阳郡献给她做为汤沐邑。
  吕后笑了,这小子还算识相。随即亲自到齐王府上设置酒宴,痛痛快快跟齐王又喝了一回。
  这一次,终于没人往酒里下毒了。
  春去秋来,日子过得很快。在酒色中纵情享乐的皇帝刘盈,日子就过得更快。惠帝七年的秋天,刘盈就告别了他不喜欢的帝国和母后,彻底解脱了。

  唯一的儿子死了。吕后却只是一副干哭的样子,没有一滴眼泪。
  她在想什么?
  只有一个人窥见了她的内心。那就是侍中张辟强。他年仅十五岁,却继承了他父亲——汉朝开国元勋张良的政治智慧。他发现惠帝一崩,帝国权力的天平便失去了平衡。一头是一大群威望卓著大权在握的帝国元老,一头是一个生性多疑心怀怨怼且孤单落寞的老女人。这种一边倒的局面必将影响政权的稳定。要避免轻的那一头强烈反弹的唯一办法,是主动替她那一头加上几个砝码。

  张辟强把这一切告诉了左丞相陈平。陈平深以为然。遂向吕后请求,拜任她的内侄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帝国的中央军队:南军和北军。这意思明摆着:军事大权归你们吕家,而行政权仍归大臣。大家扯平了。
  吕后高兴了。她一高兴,那延迟了多日的丧子的泪水,才终于潸潸而下。
  这就是政治人物的隐忍功夫。为了权力的需要,哪怕最深刻的悲痛也要给它设计一个具有延迟效应的开关。
  泪水是有的,可既要让它看情况而止,也要让它看情况而流。
  (未完待续)
  日期:2007-4-3 20:37:50
  (续上)

  喋血的权杖——中国历代政变始末(中)
  惠帝死后,小太子即位。无知的小皇帝需要人辅佐,于是吕后正式从幕后走上了台前,临朝称制。朝廷政令从此一律出自太后。
  踌躇满志的吕后觉得自己发飙的时候到了。她向丞相们摊牌:要立那些吕家子弟为王。右丞相王陵不假思索,立刻把高祖当年的“白马之盟”抬了出来。
  碰了钉子的吕后深长地看了这个不识时务的右丞相一眼,不再说什么。
  她不相信。

  她不相信这些大臣们的肩膀上扛着的都是这样一颗不懂得与时俱进的榆木脑袋。
  她更不相信那个入土多年的糟老头子的几句牢骚还抵得过现在她手中生杀予夺的大权。
  她转过脸,又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这两个阅尽沧桑的老政客交换了一下眼色。什么都不用说了,面对现实吧。
  他们说:当年高帝平定天下就封自己的子弟为王,而今太后行使皇帝之权封吕家的子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这就对了嘛!吕后笑了。我就不信偌大的朝堂上就没几个明白人。
  罢朝后,义愤填膺的王陵拦住陈平和周勃,厉声质问:当初高帝歃血为盟时,你们不在场吗?现在你们纵容迎合太后,违背盟约,将来有何脸面到九泉之下去见高帝!?

  陈平和周勃相视一笑,说:像今天这样面折廷争,我们不如您;至于说顾全大局,安定刘氏基业,恐怕您也不如我们。
  两人说完扬长而去。
  王陵木立在朝堂外空旷的广场上,望着浮云变幻的苍天,心里忽然空空荡荡。
  不久,吕后罢免了王陵的丞相之职,让他去给那个傻乎乎的小皇帝当太傅。王陵苦笑,干脆托病,辞职不干了。
  此后的四年之中,吕后共封四个吕氏子弟为王,六人为侯。

  当然,尽管她经营吕氏天下的野心路人皆知,可她采取的手段却十分委婉。比如她在封吕氏之前,一般都会先封几个功臣后代或者惠帝的后宫子嗣;然后在封吕氏子弟的同时也封刘姓子弟。又比如有时候她想封之前会对大臣们做一些暗示,然后在大臣们的一致请求下表示同意。
  刘姓天下正在悄然易色,可似乎没有人觉得不妥。
  有人的地方就有秘密。而帝国的皇宫里,秘密尤多。
  有人的地方秘密迟早会泄露。皇宫里的秘密泄露得更快。
  小皇帝一天天长大了。
  有一天他就听说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秘密关乎他的身世。

  原来他并不是惠帝的皇后所生。他的生母是当年后宫一个无人注目的妃子。因为惠帝的皇后不能生育,所以抱养了他。在他出生不久,那个妃子就死了。因为她必须得死。
  小皇帝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了一种尖锐的愤怒。这种愤怒尖锐到一举刺破了他那尚未健全的自我保护机制。他没有仔细看看身边到底站着多少个宫女和太监,就让自己的愤怒脱口而出:
  皇后怎么能害死我的生母呢!?
  害死我母亲的凶手又怎么能让我当她的儿子呢!?
  我尚未成年,等到我成年之后,有朝一日定会让她血债血偿!
  我们说过了,有人的地方秘密迟早会泄露,而皇宫里的秘密通常泄露得更快。所以此刻站在小皇帝身边的这几个宫女和太监就绝不是什么吸音材料。
  于是,当这番咬牙切齿的质问和宣言从这个稚嫩的口腔发出之后,便以不低于正常音速的速度在空气里传播,很快落进了吕后的耳朵里。

  这还了得!?小小年纪就如此嚣张,将来还如何驾驭!?吕后立刻着人把他拿进了永巷宫。然后发布诏命:皇帝病重,迷惑昏乱,已不能担当社稷,不能把天下交付给他,应该另立皇帝。
  小皇帝的确是病了。病在他个性发育得太早,而自我保护机制又发育得太晚。在帝国皇宫如此险恶的地方,这种发育的不平衡就是一种致命的病症。
  几天之后,小皇帝正趴在囚房里看老鼠打架。
  突然间有人破门而入。
  小皇帝抬起头时,因恐惧而张大的瞳孔里迅速落入几个手执利刃的黑衣宫人的身影。

  随后,小皇帝的瞳孔就完全黑了。
  在一片辽阔的草原上,有一棵小草被马蹄踏扁了,这实在算不上什么事情。
  小皇帝就是这样一棵小草。当年生他的妃子则是另一棵小草。
  吕后又立了个小皇帝,也没花她多少时间。
  因为这世界上从来就不缺皇帝的人选,缺的只是皇帝的位子。

  吕后当政的时代,如果有算命的高人从赵王府门前经过,肯定会远远地绕开。因为他看见这座不祥的府邸上空阴云笼罩,晦气盘桓。
  第一任赵王如意是被酒毒死的。
  第二任赵王刘友又会怎么死呢?
  刘友的王后姓吕。吕王后可不是碰巧姓吕,而是地地道道的吕后的族人。所以吕王后有权要求刘友爱她要爱得专一,可糟糕的是刘友偏偏喜欢别的姬妾。
  所以刘友注定要牺牲在爱情的祭坛上。

  吕王后的醋坛子打翻之后,就跑到吕太后的面前去告状。
  要怎么修理这个负心郎呢?吕王后肯定为此颇费了一番苦心,所以她这一状直指吕太后的软肋。
  赵王说您坏话啦!吕王后抽抽答答地对吕太后说。
  他都说什么啦?吕太后不以为意。小夫妻吵架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赵王他说:姓吕的人怎么能被封王呢!?等太后两腿一蹬,我一定要攻伐他们!

  这一句话非同小可,一下把赵王定性了:活脱脱的现行反革命!而对于反动言论,统治者历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况且吕太后本来还愁抓不到刘姓王的小辫子呢,这可倒好,是你老婆亲手把你卖了,休怪哀家无情无义。
  于是赵王刘友就步当年的赵王如意之后尘,从封国被召到了长安。吕后把他囚禁在赵王府中,派士兵严密把守,不给他饭吃,要把他活活饿死。赵王属下有一两个忠诚的,实在是看不下去,就偷偷给赵王送食物。可这一切逃不过吕后的眼睛。那几个人随后便被逮捕判罪。
  一个堂堂的刘姓王就这样活活饿死在自己的府邸之中,随后被草草掩埋在长安郊外的乱葬岗上。
  刘友被囚的那一年冬天,长安坊间的百姓,时常会听到一阵阵凄凉的歌哭在赵王府的上空飘荡:
  那些姓吕的人把持朝政啊

  刘氏江山岌岌可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