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的权杖——中国历史上的权谋与政变》
第8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据《史记》称,胡亥自杀后,赵高遂“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说赵高想当皇帝的时候“百官莫从”我们还能理解,可说他登上宫殿时,宫殿好几次都好像要坍塌了似的,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老百姓头上顶的这块青天,果真如此具有正义感吗?
  天意果真如此灵验吗?
  老天爷对于人世间忠奸善恶的判断和干涉,果真如此准确而及时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也只有天晓得。

  反正我很少从历史中看到天意,我只看见在赵高之前和赵高之后,那么多凶残阴险弑君篡位的人踩着鲜血登基时,宫殿却纹丝不动,苍天也视若无睹。
  也许没必要什么事都扯上天意。也许事情的真相只是当初负责宫殿建筑的那个官员吃了太多回扣,而房产开发商也太黑,往水泥里掺了太多沙子,所以联手搞出了一个垃圾工程而已。
  天意这种东西只能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的。就像有的人坏事做绝,隔壁大妈就会冲着他的背影吐口水,然后恨恨地说:“让雷公劈死你”或者“出门让车撞死”之类的。
  这是意淫,不是历史。可见太史公有时候也未能免俗的。
  就在赵高从内部蚕食秦帝国的大奶酪时,群雄已经势如破竹地侵吞了大半个秦朝的天下。燕、赵、齐、楚、韩、魏纷纷复国,拥立了自己的君王。自函谷关以东,秦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刘邦率数万人马攻克武关后,立即派人暗中与赵高联络。

  自各地暴乱以来,赵高一直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小毛贼成不了大气候。可现在他知道自己错了。关外已经彻底回到从前的战国之局了,他如今唯一能保住的,就只有关内的旧日秦国而已。况且宫殿的建筑质量又太次,倒不如再找一个傀儡坐进去,哪天倒下来也砸不死自己。思前想后,赵高就召集了所有的大臣公子,向他们宣布,大秦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再沿用帝名就太没劲了。于是就共同拥立胡亥的侄子子婴为秦王。

  子婴太了解赵高的为人了,他手上沾满了秦朝宗室的鲜血啊。
  子婴知道,赵高能把他扶起来,也能随时把他踢下去。所以,他要先下手为强。
  赵高让子婴先斋戒,再到宗庙去拜谒祖先。子婴躲在斋宫里托病不去。赵高三番五次派人去催都没有结果,只好亲自出马。
  而子婴早有预谋。赵高一进入斋宫,刺客剑上的寒光就向他迎面袭来……
  刺杀赵高后,子婴又在咸阳当众诛灭了他的三族。
  可是,子婴也只做了四十六天秦王,刘邦的军队就从武关杀入了咸阳。秦国的文武百官全部放弃抵抗。子婴只好用绳子拴着自己的脖颈,坐着白素马车,捧着天子的印玺信符,和妻子儿女一起到轵道的亭子边上请降。刘邦受降后,封存了宫室府库。

  一个多月后,西楚霸王项羽率各路诸侯抵达咸阳。他的屠刀挥过之处,以子婴为首的整个秦朝宗室的人无一幸免,全部人头落地。楚霸王在咸阳城内烧杀抢掠之后,把秦国一劈为三,封给了三个诸侯。同时瓜分了秦帝国的天下。
  在战国的废墟上迅速崛起的大秦帝国,只站立了短短十四年,便重新扑倒在废墟之中。
  是谁动了帝国的奶酪?
  夕阳无语。李斯、胡亥与赵高的坟头上,暮色迷离,荒草萋萋。
  五年后,刘邦消灭了项羽,建立了汉帝国。
  月色狰狞,笼罩在长安城头;朔风怒吼,拍打着未央宫的窗棂。我看见刘邦颀长的背影在烛光中摇曳不定。
  黑夜的深处,大地的深处,无名荒冢的深处,二千多年古屋的深处,有一个声音在飘荡。它说什么,我一直没听清。

  我只听见二十一世纪的一个美国人在说: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
  刘邦猛然回过头来。我看见他的脸仍然落在黑暗中。
  月色狰狞,朔风怒吼。
  刘邦听到了什么?
  日期:2007-3-28 11:35:28
  这两天调整了一下思路,准备集中主题写政变.拟了一个新的写作大纲,先贴上来,给自己压力,让群众监督:)
  《喋血的权杖——中国历代政变始末》
  写作大纲

  全书共分二十章,三十万字左右,预计于今年六月底之前完稿。
  一谁动了帝国的奶酪?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嬴政奋六世余烈统一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称“始皇帝”,并希望大秦帝祚能“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公元前二一0年,秦始皇巡行天下至沙丘时突然病卒。临终留下诏书,命长子扶苏回咸阳奔丧,亦即让他继承大统。宦官赵高、丞相李斯、次子胡亥三人合谋,毁掉遗诏,秘不发丧,同时假传诏书赐扶苏、蒙恬死。随后胡亥继位。此次政变,史称“沙丘之变”。

  二世胡亥即位后,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赵高大权独揽,遂逐步铲除异己,并设计将李斯逮捕诛杀,最终逼死胡亥,图谋篡位。但在群臣阻挠之下不得不拥立子婴。子婴担心步胡亥后尘,便先行刺死赵高。子婴的秦王只做了四十六天,刘邦大军便杀入咸阳。随后楚霸王项羽又血洗咸阳,屠杀了子婴及整个秦宗室。迅速崛起的大秦帝国仅历十四年而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王朝。正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如果把帝国的最高权力看成斯宾塞·约翰逊(《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笔下的奶酪,那么赵高、李斯和胡亥则无异于迷宫中的“老鼠”,他们在追逐奶酪的相互倾轧中不但埋葬了自己,而且最终葬送了帝国。
  二血色太平
  刘邦建立汉朝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渴望着太平,然而,貌似平静的帝国晨曦中已然透出了血色。刘邦称帝后,为安抚人心,大封异姓功臣为王。却没料到此后短短的六年之中就接连发生了六王之变。刘邦在最后的岁月中艰难地平定了叛乱,然后当着群臣的面,斩杀白马,立下盟誓:“非刘氏而王、无功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刘邦卒后,惠帝柔弱,吕后临朝听政。刘邦的“白马之盟”言犹在耳,但擅权揽政的吕后却置若罔闻。在她临朝的八年中,先后逼死三个刘姓赵王,取消了一个刘姓燕王而代之以吕氏;共封吕氏为王者四人,为侯者六人,并将中央兵权收归吕氏掌握。以内侄梁王吕产为太傅掌管南军,以内侄赵王吕禄为上将军掌管北军。刘姓之天下一变而为吕氏之天下。史称“吕氏之祸”。

  在吕后打击刘氏,培植吕氏的过程中,有三个政治集团始终在明争暗斗:一个是以吕后为中心的外戚集团,一个是以刘章为首的宗室集团,再一个是以右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为首的大臣集团。吕后一死,宗室集团与大臣集团即刻联手发动了政变,杀死诸吕,夺取了南军和北军的控制权,随后由大臣们共同决议迎立代王刘恒为帝。之所以选择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母家凋零,不至于再度发生外戚之祸。

  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文帝和其后的景帝在位期间,国家富庶,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而这样的太平局面,仍然是从诛杀吕氏的鲜血中透出的。
  三一个书生的乌托邦
  西汉末年,汉成帝荒淫无道,不理朝政,致使政权落于外戚王氏。先后以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等为大司马辅政。综计王氏一门在汉成帝时,凡十侯、五司马,与成帝一朝相终始,可谓权倾天下、富可敌国。成帝传位哀帝,哀帝在位仅仅六年,其间朝纲紊乱、政事一片荒芜。哀帝无嗣,死时百废待兴。王凤的侄儿、大司马王莽便是在此时走上了历史的前台。王莽扶立了一个九岁的小皇帝汉平帝为傀儡,自己独揽大权。实际上自平帝元年起,汉朝天下已经名存实亡。

  汉平帝在位五年突然暴毙,据说为王莽所害。王莽旋即又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小皇帝,自称“假皇帝”。又过了两年,王莽终于撕破假面,一手操纵了一场颇富戏剧性的“禅让”典礼,自己登基做了皇帝。王莽自以为承天启运,代汉而兴,为表现其新天命,便废除了汉朝国号,改国号为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