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妻俱乐部里的凶杀:蝴蝶》
第35节

作者: 巴豆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7-23 16:44:00

  第十三章
  1
  热气球爱好者俱乐部,是一个专为冒险者准备的商业组织。其主要产品,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给那些精力充沛的人们提供飞行服务。
  这未尝不是人民物质生活丰富的表现之一。作为很多时候、仅仅出现在冒险童话故事里的交通工具,现如今成为消遣的商品,大多数家庭主妇之类的群众依然无法接受。

  按照她们刻薄的说法,简直就是吃饱了撑着!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其不菲的价格。
  如果一定要把人民按财产分为三六九等,有幸能够享受到这种产品的人,一定是中等以上。只可惜这种分布并不在人数上达到平均。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中等以上的族群本身就只占少数。而其中还要热爱气球飞行,实在是屈指可数。
  那么,仅靠桐城一个中等城市的消费力,是无法支撑起这个新兴的产业。事实上,全省——乃至全国,这个俱乐部,在某种意义上,也算得上知名的程度。
  所以,王健当然知道它。
  一个青年,走进了俱乐部的所在区域。
  它位于市北的森林公园中,由几片被树林隔开的草坪组成。时值清晨六七点钟,也是热气球飞行的最佳时机。
  其中一个草坪上,巨大的球囊,再未充气之前,被几个工作人员平铺在地。正在用鼓风机往里吹气。吊篮竖在一旁,四周的燃烧器在试燃,蓝色的火焰升至半空,发出“隆隆”的轰鸣。随着球囊里的气体充足且被加温之后,它像一个倒置的木瓜,升了起来,升到吊篮的垂直上空。要不是吊篮两边的纤绳锁定在地面,随时,热气球就可以开始它的升空飞行。
  青年来到了其中一名工作人员面前,拿出了自己的工作证,“我是市刑警大队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洪胜——,哦,也就是那个通缉犯,很有可能使用热气球离开本市!”
  这是王健根据洪胜他们从医务所带走的物料,所做出的判断。至于为什么,他还没有说。
  因为清晨的公园里人不多,而且基本都是晨练的老头老太,正值壮年的刑警队干警,埋伏在没什么掩护物的周围,实在是极易暴露。

  况且,现在还不能确定洪胜一行是否已经达到了现场,正在附近观察?(当然也有可能他们不会来)。
  为了保险起见。只有少数侦查员乔装成适当的身份,分布在热气球附近,园丁、清洁工诸如此类。大部队则在两公里外的车里,等待消息。
  桐州市的这个俱乐部,一共拥有两架热气球,另一架目前不在园中,送去保养修补了。两架均属于微型,载人限定为3人。其中包括一个操作人员,也就是说,照常规服务,每座气球上只能载上两名客人。可洪胜一行有3人。
  照其以往的做事风格,很有可能再次用他们手中的枪,胁迫操作人员离开热气球,他们自行飞离。
  这在技术上,并不是不可行的。
  热气球不是开飞机,它的原理是通过加热球囊内的空气升空,然后根据不同高度空气的速度和方向,“随波逐流”的进行飞行。操作上,只需控制调节燃烧器的开关大小即可。
  对于洪胜他们来说,这一点实在是小菜一碟。
  所以王健安排了那名青年干警,替代气球操作员,在洪胜到达后,第一时刻就获得主动权,也避免有“人质”再一次落入对方手中的可能。

  青年干警和在场的俱乐部工作人员,大致交流了一下警方的来意,他们显得很兴奋,并表示愿意配合。
  但还是出了一些意外。
  问题出在青年干警的经验。他过于相信民众对“罪犯”的接受能力。人们虽说兴奋并愿意配合,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心中没有恐惧。
  基本可以用“一哄而散”来形容,警方原先预想的有组织的“撤退群众”。
  “他到底在干什么?”不远处的王健恼怒的说道,“嫌犯很有可能就在附近,这样做等于在告诉他们,这儿有丨警丨察!”
  俱乐部里工作人员,在草坪上杂乱无章的快速奔走,边走还四处张望,仿佛逃犯就在草坪的周围用枪指着他们。
  现在,只能希望嫌犯还没有达到现场了。
  可偏偏就有这么巧!
  事情往往充满戏剧性,草坪的西南角,一个身影、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了王健的视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