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已成往事》
第26节

作者: 求不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她是我继母,43年到的我家。现在,即然她已经改嫁了,我尊重她的选择,也不会去打扰她。”
  师长说“那,她到武装部找你是干什么呢?你不了解一下?”

  刘照瑞咬了咬嘴唇,想了想摇了摇头,说“不用了,我心里祝她幸福。”
  师长说“你弟妹是亲的啊,你不去看看?”
  刘照瑞说“他们跟着亲妈在一起,我耽心什么?而且,我现在也没法照顾他们,还是就这样吧,将来等他们大了再说。”
  师长说“那我怎么给地方上回复?如果像你说的这种情况,也不排除成立生产公社的时候,他们被强制分到了农村去,变成了农业户,可能,找你是想利用军属的关系回城。你不帮帮?”
  刘照瑞想了想,咬了咬牙,说“我爸九月十几号死的,她九月二十九号办的迁户手续,到本溪结婚。师长,我不怕你笑话,我想不通,真就那么急迫连我回来都等不及吗?
  我叔说她弟弟跟着张罗的,可是她本人要是不同意的话谁还能强迫她?那会儿国家都发了通告说咱们在十月底之前全部回国。”
  师长点了点头,说“好吧,那我就回复地方,关系属实,但并不适用于任何军属优待政策。可以吧?必竟那是你弟弟妹妹。”
  刘照瑞点点头,说“就说我工作忙吧,没时间照顾她们。”
  那会冒认军属是大事,由其这边还是高级干部,如果这边说没有这个关系,张景义那边是有罪的。

  刘照瑞说“顺便帮我问一下,能不能把我爸的遗物给我邮过来。我手里连张我爸的照片都没有。”想了想,又说“再给拿五十块钱吧,从我军贴里扣。”
  师长说“看来你对她们还是有感情的,要不,你过去看一趟?”
  刘照瑞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不了。师长,要是没别的事我就先出去了。”
  吱的一声,一辆解放车停在队部场院上。

  两个武装部的干事从车上下来进入队部“有个叫张景义的在你们大队吧?”
  书记不在,大队长迎出来“你好同志。你说谁?”
  干事看了看手上的材料“我们是公社武装部的,找张景义。”
  大队长点头“有,有,在第二小队。这个女的大队这边都认识,带两个孩子,瞅着娇娇巴巴的,什么活儿也干不来。她负责磨房。走吧,我带你们过去。”
  三个人出了队部向磨房走,大队长问“两位同志,找张景义有事儿?”

  干事说“她委托我们到部队上找人,人找到了,送消息过来。”
  大队长一愣“妈呀,她真是军属啊?她就说她家大孩子在部队上,还是军官。”
  干事笑了笑没吱声。很快来到二小队磨房,大队长喊“张景义,出来一下,有人找。”
  张景义擦着额头上的汗走出来,看到武装部的人一愣,惊喜的说“找着照瑞了?”

  干事对大队长说“同志你回避一下。”
  大队长挤出笑脸“好,好,你们谈,你们谈。”拿着烟袋一步三回头的回队部去了,站在队部门口看着这边。
  干事对张景义说“你是张景义同志?”
  张景义说“哎,我是。”
  干事把材料递给张景义说“这是部队的回复,还有五十块钱,你签收一下。”

  张景义接过笔,签上自己的名字,干事把一个牛皮纸袋塞给他,敬了个礼,上车走了。张景义拿着纸袋站在磨房门口发愣,没搞懂是怎么回事。
  大队长看武装部车走了走过来“小张,什么事儿?”
  张景义看向大队长“队长,我找到我大孩子了,来的信。”
  大队长看了看牛皮纸袋“在部队上?这是要接你们回城?”
  张景义说“没说,就来了封信。”
  大队长说“你看看哪,看看说了啥,这信封可不小。”
  张景义想了想,看了看手里的纸袋说“不了,我晚上回去再看吧,活没干完呢。”回身进了磨房。
  来的时候胡婶对张景义说过别跟人说不识字,别人知道你不识字就容易熊你。这句话张景义是记住了的。在农村也用不到什么需要识字的地方,签名这个张景义会,所以到现在也没人知道她是不识字的。

  晚上,张景义回到家里,吃过了饭收拾妥当了,把牛皮纸袋拿出来,里面有张县里开的军属证明,有五张大团结,还有一封信。
  军属证明张景义是认得的,把信拿出来递给儿子。
  刘照丰断断续续上了几年学了,字还是认了一些,连猜带懵的把信看了一遍,小声说“妈,是大哥的信,说,他是干部,得响应国家的号召,说国家决定让咱们来从事农业生产,就应该服从安排努力工作,完成任务。说让我们安心的在这工作生活,他有空会来看我们,说,有事就给他写信。”
  张景义把信拿过来看了一会儿,好像要从信上看出些什么,最后还是叹了口气,把信又装进牛皮纸袋里,塞进皮箱。钱她并不缺,再说这里有钱也没什么用,她需的是逃出去呀。
  日子一天一天照常的过去,这件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过去了,压在了张景义心底。
  每天上工,去食堂打定量,给两个孩子洗涮缝补衣裳,等着分房子。
  秋去冬来,时间到了61年。
  好像形势更加严峻了,来回听小队上的人说闲话,好像哪里闹了饥慌,全国缺粮,粮食供应更严格了,饽饽缩减到一个人一个,菜也变少了,更多的时候就是土豆和白菜。

  不少人家的孩子闲课的时候就去山上挖野菜摘野果回来,给家里增加一点儿吃的。
  开春的榆树钱,杨树串儿,初夏的槐树花全成了抢手的好东西,一进秋天漫山遍野的全是人,远离村子几个山杠的沟里都有人去了,就为多掏一把什么回来吃一口。
  听说别的村子有人家吃嫩树皮,但张景义没见过,她们娘仨饭量都不大,食堂的定量勉强能吃饱,再弄点儿山果野菜就差不多了。
  秋收刚过,第一场雪还没下,大队部又敲起了锣,开大会了。
  食堂解散了,以后社员干活的工分在秋收以后折钱或者折成粮食。

  张景义是一天五分,按今年村里的收成勉强能折到一天四分三厘,一个月一块三毛钱。
  以后物资也没了,都要到供销合作社去买,队里会按人头户口定期发放各种物资票,做为购买物资的凭证。
  大队宣布公社恢复家庭自留地,按人头算,由各小队具体划分,自留地里种的东西算是个人的私产,但不能因为自留地响生产队的生产任务。
  各家也可以养鸡鸭猪羊这些,但不能买卖,蛋和肉都要由供销社统一收购,顶生产任务,社员们管这叫上任务。

  最后一项,每天按工分考核,会根据每个人的生产情况对基本工公分进行增减,干的好的增,干不好的完不成任务的减,年底一起核算。
  没有人意识到,社员的收入从这个时候起开始完全的把控在了队长手里。
  开完会,社员们各怀心思回到住处。有高兴的,家里有劳力,这下有了自留地,吃饱问题不用愁了,农村人多种几亩地根本不算个事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