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人复仇记》
第10节

作者: 新红楼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上方屏幕显示红色会标:市医学会论坛——省级科技经费支助课题评审会。
  台上的多媒体投影仪显示:《再生人群体的人文关爱》—— 主讲人:骆洋。这个题目是他反复斟酌,并征求了以前导师粟敏的意见:既显得低调,又体现医德,容易获得评委的认同而胜出。
  骆洋特意穿着白大褂上台,想表现自己的勤奋与敬业;他一手拿着遥控器,一手拿着红外线激光指示笔,一边翻着PPT图片资料,一边对台下的医学会领导、医院负责人以及在座的同行们讲解课题的要点。
  PPT显示:总论
  ……坪阳乡侗寨有数以百计的再生人群体。他们在孩提时就记得前世的事情:能够如数家珍地说出自己前世的姓名、父母亲朋的名字、做过的事情、怎么死亡、葬于何处等细节,还能够找到原来的家宅地址等等,所述记忆大体与实际情况相符。不得不令人惊奇……
  骆洋以为这段说词会引起大家兴趣,不厌其烦地念了。其实在场都是当地的专家行家,对这一现象早已见怪不怪、没有感觉了。

  他翻下几张图片,停在一张《再生人分布图》上,边比划边解说:“这是一张以坪阳为中心的再生人分布图。十分令人匪夷所思吧!已知发现和记载的全球健在的再生人,坪阳占了46%。如果没有这里的再生人,零星个案很容易被怱视,被视为幻觉、妄想、梦魇,而一笑了之。面对占总人数近3%的群体,就是我们崇尚唯物主义的思维者,也不能予以无视。”
  台下,包括评委席位上窃窃私语。
  骆洋扫视了下,说:“这是非常有趣的,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当然极具挑战的困感!”
  见下面有人举手,他停下来,以示愿意接受其提问。这人接过无线话筒,说:“骆医师,你的数据来源能够保证其真实性?就没有臆想、杜撰的成分?对于坪阳乡再生人,本身就有造假、集体造假的传言。谢谢!”
  骆洋苦笑下,说:“是没有官方统计,不是权威数字,但坪阳再生人之多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当地政府曾经邀请中科院的权威专家来考察,得出了情况真实,目前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结论。还先后对再生人做过测谎,真实性应无容置疑。”
  这人又捡起话筒:“灵魂不存在是中外科学界的共识。如果有哪位科学家正在致力于证明灵魂存在,那他一定很不知名,或许为了哗众取宠。如果利用目前科学不能观察到的物质,包括精神世界的局限,来证明一个东西可能存在,完全是一种不可知论的逻辑。以这种逻辑我能够证明雪人可能存在,海龙王可能存在,哈里.波特可能存在,一个长着8个头,23条腿,100张嘴,会说宇宙语言的隐形哺乳动物也可能存在!不好意思。”他说完坐下。

  引起了全场的哄笑。

  骆洋表情尴尬,些许口吃:“我一开始就说明,我没有致力于研究再生人的灵魂问题。人类对于神经生物学和脑生物学处于起步阶段,根本没有足够的基础对这种现象做结论。比如,就算在人死的时候核磁共振和各种波长的扫描仪都没有反应,但能说明人死后没有灵魂吗?不能,那只能说人的灵魂不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希望你能明白,科学家无法证明人死后没有灵魂,就像无法证明人死后有灵魂一样,只是没有足够的基础罢了。所以,我还是多摆些事实,与大家探讨。三四年前,我还是下派实习生,接诊过一个四周岁的脑炎男童,名叫金升,昏迷四五天,醒来的第一句话是:还给我儿子,你们不要抢我儿子。最近,我与汪护士长一起走访医患联系人。他说自己以前是当医生、穿白大褂、被坏蛋推下悬崖的。这或许与一起案件对上号。”

  下面议论声很大,他的声音都快被淹没了。主持人对着麦克风叫“下面等会儿讨论。”示意主讲人继续。
  日期:2020-05-30 17:07:03
  骆洋接着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位移居澳大利亚的华裔周小姐,她接受催眠术测试:在催眠状态下,竟然回忆起自己是国军参加一江山战役的随军家属,叫顾玲茵,得知丈夫王崇武于1955年初的战役中阵亡,而悲痛欲绝,投海自尽。她回家说起这事,老母亲竟然证实顾玲茵原来是她大陈的房客。周小姐正是那年降生在大陈逃往台湾的军舰上。后来全家移居到澳洲……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可称为再生人……是的,再生人群体能否称为病例,还有待商榷。”

  坐在前排的医政科长举手,接过话简,说:“我认为该课题已经超出了医学研究的范筹,正如刚才骆医师所说,再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能称为病例……”
  骆洋发现自相矛盾,马上补充申辩:“但他们毕竟是特殊的群体,仍然需要各方面,尤其是卫生医疗机构的关心和引导。我承认用当前的科技认知水平还无法解释再生人的成因与机理。恰恰是侗寨出现了这么特殊的群体,其环境,风俗,宗教,饮膳,药疗,婚姻,丧葬等等,为我们分析研究、疏理比较,寻找诱因成因提供了条件及可能,一旦找到诱因成因的介质甚至介质物,就实现再生人研究上的重大突破,那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他自我感觉发挥满意,以为下面会有鼓掌,却看到好多人在摇头。

  有位站起来拿过话筒,讥嘲:“我认为这世间有无存在你说的介质、介质物,即使有这介质、介质物也是神掌控,不是人掌握。骆医师如果能够找到的话,可以获诺贝尔医学奖了。大家说是不是?”
  台下又哄堂大笑。
  评委席有专家站起,点评:“记得好多年了,钱适也曾致力于该课题研究,并声称找到了再生的药物,还着手申报立项呢!后来,一切都不了了之。”他惋惜地摇头,“刚才听了骆医师的课题思路,与他如出一辙。我只是提个醒:我们是人,不是神……”
  下面热烈鼓掌。

  骆洋站在台上全懵了,忙整理讲议,关闭电脑和PPT,慌不择路地下来了。
  结束后,骆洋抱个讲议夹,低垂头,在医院走廊上等廖主任出来,迫不及待地想听听人家的反馈。
  廖道与汪纹前后走来。主任今天西装革履,一副学者教授风度;护士长也穿白大褂,对他嫣然一笑。骆洋有失自信地摇摇头。
  廖道表情惋惜地说:“我知道,你这课题评委是不会认可的。”他叹息一声,鼓励说,“其实学术研究不在于人家怎么看,而在于自己怎么看,你说是吗?”
  “是的。“骆医师啄磨寻思地问,”听评委说我的课题思路与钱适如出一辙,您可过目他的那篇论文吗?后来怎么就石沉大海了呢?”
  廖道闪过遗憾的目光:“这,见是见过,只是如同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就差这么一步。”
  “这,可是不得了的成果?那后来呢?”
  主任只是摇头,流露不堪回首的表情。
  骆洋又问:“您与他的访谈节目录像,还有吗?”
  廖道想想,说:“电视台应该有保存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