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土》
第59节

作者: 风雪南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既然他决定要用这些佛朗基匠人,就要保证他们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绝不能又让其辗转到清军手中,复现当年登州之祸。
  当初孔有德登州叛乱后辗转渡海北上投金,其本身倒是没有什么。关键是他裹挟了大量的佛朗基匠人。
  这些匠人都是制作火器的好手,尤其是制炮技术冠绝于世。
  原本后金的火器化程度是很低的,但经此之后其火器普及率直线上升,甚至超越了明军。
  这也是为何后期明军对清军屡战屡败,毕竟核心竞争力已经没有了。
  有了前车之鉴,朱由榔自然要多留一个心眼。用这些匠人可以,但必须保证为我所用。
  佛朗西斯科毫不犹豫的说道:“没有问题,我们愿意为大明为陛下效力。”
  对方的直接答应令朱由榔略微有些惊讶,他低估了匠人对先进火器的向往程度。
  “随朕来吧。”

  朱由榔沉声道。
  “这个便是六磅炮,这个是十二磅炮,这个是燧发枪,这个是针击枪。”
  朱由榔一一介绍道。
  佛朗西斯科看到这么多枪炮,双眼直冒出精光来。
  “陛下,这些枪炮和我们制作的很不一样。”
  朱由榔心道这些枪炮直到十八世纪十九世纪才会出现普及,现在早了一百年自然没人见过了。

  “咳咳,你看看这些枪炮可能仿制?”
  对朱由榔来说找到合适的人摸索全套制作工艺才是首要的事情。
  虽然他清楚大体流程,但细节还得慢慢磨合。
  如果能够仿制量产,那明军只要解决了经济问题,甚至可以在军队中均数配给。
  佛朗西斯科蹲下来仔细观察了一番,却是摇了摇头:“有些难度。短时间内怕是不行。”
  朱由榔有些失望道:“那弹药呢,可能做出?”
  燧发枪的铅弹以及六磅炮、十二磅炮的特有弹药必须由专人来制作,没有人比这些制炮、铳师更清楚这些火器弹药的重要性。
  “我可以拿去让同伴看看,他比我更清楚这些。”
  佛朗西斯科并没有把话说死,而是稳了一手。
  朱由榔点了点头。
  佛朗西斯科表现的很专业,要是他满口答应,朱由榔反倒要开始怀疑了。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佛朗西斯科在仔细观察了前装滑膛炮以及燧发枪并询问了朱由榔一些细节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这些铳、炮他都可以仿制。
  至于铅弹也不是什么问题,只是制造需要一些时间罢了。
  倒是德莱塞针枪构造有些超乎佛朗西斯科的想象,他觉得在短时间内应该难以做出类似的仿制品。
  不过这已经大大出乎朱由榔的预料了。

  有燧发枪和前装滑膛炮就足够了,有了这些利器助阵,明军可谓是如虎添翼,要想全面反攻清军可能性大大增加。
  只是佛朗西斯科刚刚把朱由榔的热情点燃,随即就浇下一盆冷水。
  那就是制造一杆枪的时间很长。
  以他个人的能力计,制作一杆燧发枪的时间在两个月,如果熟练了可以缩短到一个半月。而重庆城中一共有一百名佛郎机匠人。
  即便全部日以继日的赶造燧发枪,一年也就能造出一千杆来。
  除非寻找更多的工匠,不然仅靠这个速度要想全部在明军中实现列装难度实在太大。

  至于火炮由于需求量没有那么大,反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看来赶制出来的这些燧发枪也只能暂时给精锐列装了,要想反推清占区还需要充分的时间。
  不过这也算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发展怎么样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却说佛朗西斯科告退后,朱由榔便召见了文安之、李定国,询问他们关于下一步明军该如何行事的意见。
  文安之作为久居川东的督师,看法是应该利用这得来不易的胜利积极发展农事、经济,训练军队,尽可能的缩小与清军的差距。而不应该操之过急,大举用兵。
  李定国和文安之的看法差不多,只不过他觉得在对内求稳为主的情况下,可以试探性的进行一些局部扩张。
  单纯的防守姿态容易让将士们产生怠战厌战情绪,长此以往是十分不利的。
  再者明军也需要时刻对清军时表现出强硬的姿态,使清军对明军的行动有所忌惮。

  只要这种恐惧明军的心态在清军阵中存在,那么不管清军的将领换成谁,都不会在对明军的作战中取得优势。
  “要想养更多的兵,仅靠云川之地是不是不太够?”
  在军事问题上朱由榔是绝对的外行,不过有一点他很清楚,以大明现在的地盘养活十几万大军已经是极限。即便再招募更多的兵员,以现有的承载力已经是不够了。
  既然文安之和李定国一致认为现在不宜大举用兵反攻,那么可不可以把视野往探探?
  “陛下所言极是。”

  李定国沉声附和。
  “或许可以试试进兵缅甸?”
  朱由榔当然不是脑袋一热做出的决定。
  在他的印象中,缅甸一直是东南亚粮仓。虽然其地盘小,但能够养活的人可不少。
  历史上缅甸一直是明朝的属地。缅甸宣慰司便是明朝在西南设立的六个宣慰司之一。
  其辖地即为历史上的阿瓦王朝。
  后来嘉靖五年三家分缅,逐渐建立了大一统的东吁王朝。
  东吁王朝不再承认明朝的宗主国身份而是选择了与明朝平起平坐,这也直接导致了万历年间的明缅战争。
  一度明军攻破了敌国都城,但最终却稀里糊涂落得个被迫撤兵,丢掉大量领土的结果。
  文安之当然也知道这段历史,这可谓是万历朝一段不愿被人提起的伤痛。
  人们都只知道万历三大征,但事实上这场看似不起眼的明缅战争对明朝今后的西南形势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陛下是觉得东吁对大明不够驯顺?”

  他以为朱由榔是好面子,这才会有此提议。
  朱由榔却是摇了摇头道:“都这个时候了,朕怎么会在意这些虚的东西。朕是听说缅甸因为气候的原因,稻子早熟。如果能控制这片区域,或许能够供养更多的军队。”
  缅甸地盘不算大也不算小,用来养十余万军队还是没有问题的。
  加之其盛产橡胶等物,将来发展工业也免去了寻找原材料的痛苦。
  可以说控制缅甸是一举多得的好策略。
  至于文安之所说的面子问题,朱由榔是真的没有想过。
  都这个时候了还死要面子,那简直是跟自己过意不去啊。
  “陛下说的不错,只不过现在缅甸上下都是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样子。如果我们向其用兵,会不会把他们逼到东虏那边?”

  李定国的考虑不无道理。
  以明军现在的实力是不可能承受起双线作战的。
  如果明军决定攻打缅甸,那就一定要保证后方不被清军袭扰。
  “这倒不要紧,缅甸这个问题是总要解决的。不然留着终究是个祸患。至于东虏...朕从泰西听过一种名为棱堡的东西,或许可以有效的阻止他们的袭扰。”
  朱由榔对于棱堡的了解更多来源于书本和博物馆的介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