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史说》
第6节

作者: cdnwpu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远古的时间过得好快,一晃就到了姬轩辕崭露头角的时候。《史记》记载姬轩辕是有熊氏少典的儿子,也就是黄帝,至于为什么叫黄帝,不叫姬帝或有熊帝,这是后来史学家乃至阴阳学家的一个考量:姬轩辕居中,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这个称谓承载了无数后人对姬轩辕的崇拜和敬重之情。如《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曰: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古书上的大人物多半一出生便有不凡之像,一看就是要干大事的样子,身为有熊氏的杰出接班人,姬轩辕及其僚属确实干了不少大事:种五谷、制衣裳、建宫室、修舟车、造指南车、编弓弩、兴文字、识音律、作历数、创医学等等,对外先是通过阪泉之争夺得后炎帝神农氏的部落大首领之位,然后再与蚩尤激战于逐鹿,击杀了蚩尤,并了蚩尤部落,收缴其铜铁武器,顺道拿来青铜器的铸造技术,顺势接管了被蚩尤征服的长流中下游流域和黄河下游流域的地盘,史称“一统华夏”。横扫华夏大部的乃是蚩尤部落,蚩尤败给姬轩辕后,非常慷慨的给姬轩辕送了大半个华夏做为见面礼,姬轩辕也就勉强笑纳了。

  三皇时间太过久远,文字稀缺考古证据也缺乏,此处不做考究,容我将重心放在五帝时代。五帝的生卒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不论是西汉司马迁,还是西晋皇甫谧,抑或唐朝司马贞等等,都无法考据,唯见神话传说,年龄但动辄百八十岁。根据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商朝和周朝君主年龄来看,八十余位君主中,就没有两个君主年龄超过八十的,商周时期的君主不论生活环境和营养供给都远好于五帝时代,五帝时代自然环境再好也不可能逆天生长。造成这样的情况或许是缺乏此时间段的明确帝王更替的文字记录,又或许中间有其他帝王存在但贡献不突出被忽视了,史学家不得已将时差补在有杰出历史贡献的帝王头上的嫌疑,再或许是因为这只是五个时代的代表而不是具体指五个人,等等,此仅为个人浅见。

  日期:2019-11-14 11:27:25

  不论如何,黄帝姬轩辕一统华夏,史书能考究到的时间段基本也起自黄帝姬轩辕,现在所有可见的信史乃至别史典籍基本都是以五帝作为中原太古时期的帝王代表,虽然不同史学家对五帝有不同的考究,窃以为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更可采信。因为司马迁祖上一直是望族,且其祖上历任太史令,况其父司马谈在司马迁著《史记》之前就已做了大量的史实考究的具体工作,也就是说司马迁手上的上古史料和能请教到的上古贤达相对其他史学家乃至后世史学家更为丰富且可靠,加之司马迁严谨的治史态度更是增添了《史记》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在此我将五帝分别视为五人和五个时代来推究年限,资料以《史记》为主,《尚书》、《世本》、《五帝德》、《帝王世纪》、《竹书纪年》等书籍为辅,同时采信集我国200余位专家学者多年心血结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作为时间基准,往上回推五帝生卒年大致的时间节点。
  一 五帝生卒年的推究
  A、先将五帝作为五个人来推究:
  帝禹生卒年:约公元前2135年~前2060年 终年75岁 在位10年

  《史记•夏本纪》记载曰:“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帝王世纪》记载曰:“伯禹夏后氏,姒姓也。其先出颛顼,颛顼生鲧,尧封为崇伯”。
  据《史记》和其他史料记载可推算:禹于舜殛鲧后2年,继夏伯位,为舜所举后,治水13年,摄政17年,舜崩后辟舜之子商均并为舜居丧3年,执帝位七年后荐益于天,三年后崩,共执帝位十年。从大禹入中原到崩于会稽前后历经约45年,这个时间段和《竹书纪年》记载曰:“禹立四十五年。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相合,禹立四十五年应是禹在中原活动的时间段,而非执帝位45年。

  那大禹是在哪里出生的呢?入中原之前又在哪里呢?
  《孟子》记载曰:“禹生石纽”

  。
  《蜀王本纪》(西汉扬雄)记载曰:“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
  《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曰:“禹兴于西羌”
  《蜀本纪》(三国谯周)记载曰:“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广柔县曰:“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
  《史记索隐•五帝本纪第一》记载曰:“禹母女喜吞意坎而生禹,因姓拟氏。”
  …………
  几乎现在所有有关大禹的资料都表明大禹出生于汶山、石纽即今四川茂汶和北川所在区域。其父鲧,其母暂以“女喜”称之,姓氏不重要,重要的是其父鲧是怎么与四川的羌女结合的?据《世本》《大戴礼记》等记载:昌意娶蜀山女昌仆后生颛顼,颛顼生鲧曾,鲧曾生鲧祖,鲧祖生鲧父,鲧父生鲧,鲧生禹。其中或有揣测的成分,但大概率的事实是“昌意”、“颛顼”、“鲧”、“禹”和古蜀存在密切的关系,那这种密切关系合乎逻辑吗?我们来一步步的推究一下。关于鲧到古蜀的原因后表,先推究一下大禹入中原是个什么境况。

  问题一:禹是怎么被舜任用的?
  《史记》记载曰:“鲧治水九年无状被舜诛,其子禹后为舜举”。可见,在禹被舜举用之前,鲧已经治水九年,因治水无状,被定为“四罪之一”(四罪:共工、三苗、鲧、歡兠),其罪不可谓不小。按常理来推断,舜殛鲧后,当用其他人来治水而不应是鲧的后人,舜就不怕被禹报复?舜为什么要用禹?原因有二,一则舜确实无人堪用,二则禹具有高超的治水之能而无可替代。窃以为第二种可能性最大,因为此时的洪水之患是尧、舜最麻烦和头疼的事,舜诛杀鲧后应该还用过其他人,但都治水无功,舜实在是没办法才任用有着高超治水之能的鲧之子禹。这一点《史记》明确记载曰:“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简言之,大禹害怕自己跟其父一样治水无功受诛,辛苦治水十三年,过家门不是不愿入,而是不敢入,原因后表!

  问题二:大禹的治水之能怎么来的?
  帝尧时,洪水滔天,帝尧无人可用的时候不得已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他觉得道德上有瑕疵“为人负命毁族”的鲧,可见鲧是具有一定的治水之能。甚至自鲧曾起就应是在苦心研究治水技能,据有关史料记载:颛顼与一样具有治水之能的共工氏争夺大首领位的时候,共工氏落败后“怒触不周山”水淹少昊颛顼地,搞得颛顼是苦不堪言。按常理推测,吃了大亏的颛顼为了不让共工氏把持治水要务(远古时期治水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治水有功的领头人大概率成为部落首领),肯定希望自己人能掌握治水之能而不用假手于人,于是派出其子之一的鲧曾去学习治水技能,这样一直延续下来直到大禹,所以大禹子承祖业也应该是主营治水的。重点来了,此时知水治水是绝对的技术活,没有长时间的观察、积累和实践,是万万不可能精通的而且还得有人力支撑。按照远古时期15岁即成年来推算,自小成长在古蜀地的大禹至少得学习积累十几年才有可能掌握这项高技术含量的技能。有史料记载大禹在出蜀之前的年龄应在30岁左右,加上在中原生活了45年,终年应在75岁左右,大禹的年龄和客观历史逻辑都比较契合,可以采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